張威廉
當?shù)貢r間3月31日下午,美國最高領導人喬·拜登在美國東部、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宣講了他雄心勃勃的基建方案。
談到匹茲堡這座城市,拜登總統(tǒng)很是動容:“兩年前,我就是在這里開始了我的總統(tǒng)競選,勵志重建美國的(制造業(yè))脊梁?!?/span>
這座城市曾誕生了資本主義象征的世界鋼鐵大王卡耐基,也與美國的工人運動頗有淵源。拜登本人出身于工人家庭,在匹茲堡他堅持“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”,和在場群眾進行了親切互動,不時向群眾揮手致意。
在與當?shù)厝罕娪H切交談時,拜登總統(tǒng)指出:“這個國家的建設靠的不是華爾街,而是中產階級……中產階級是在工會的堅強領導下組織而成的。”
拜登表示將會啟動美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計劃,把工作還給美國中產和工人。
在對美國內部環(huán)境做出精準分析后,拜登決定“兩步走”推出他的投資計劃。這個“一代人僅有一次”的刺激方案,預估價值3萬億美元,最終支出則可能高達4萬億,將在未來8年逐步釋放。
31日下午,拜登莊嚴宣讀了第一階段計劃的主要內容。
總結下來,這2.3萬億美元的聯(lián)邦支出包含“四個對”:
·
對基礎設施的廣泛投資,包括高速公路,公共交通和電動汽車充電系統(tǒng);
·
對水管、電力、網(wǎng)絡和醫(yī)院的升級;
·
對研發(fā)、教育和先進制造業(yè)的聯(lián)邦投資;
·
對老年人和殘障美國人提供家庭護理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。拜登十分清楚,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基礎和必備條件,抓好了可以為發(fā)展積蓄能量、增添后勁,而建設滯后則可能成為制約發(fā)展的瓶頸。
但讓拜登十分痛心的是,美國的基建質量正長年下滑,而中國基建水平的持續(xù)提升也讓他倍感壓力。
根據(jù)世界經濟論壇(WEF)2019年的研究,美國的基建質量位于世界第13位(共統(tǒng)計世界141個國家和地區(qū)),與它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無法匹配。
各國基建質量指數(shù).圖片來源:世界銀行.
從第一階段方案中,我們可以看出拜登的長遠謀略。他從基礎設施的更新出發(fā),落腳到“以人為本”:提升人力資本,拉動就業(yè),同時保護勞動者權益。
這種“硬件”和“軟件”的同步提升,或許能讓美國大地煥然一新。
美國群眾最關心的問題,是2.35萬億美元錢從哪里來。由于2020年以來的幾次“放水”印錢已經讓國家債務飆升,拜登此前向美國人民承諾,不再大幅抬高債務水平。
畢竟,眾所周知,都印錢就等于沒印錢。
這一次,拜登將通過加稅來補足2萬億的資金需求。他提出了一系列稅收改革方案,包括:
公司稅從21%提高到28%;
跨國公司征稅最低提高到21%;
打擊企業(yè)跨境逃稅避稅;
取消能源行業(yè)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巨頭的稅收優(yōu)惠;
提高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人的邊際稅率等。
關于這份計劃能否在美國最高權力機關通過,外界多有猜測,但美國這屆領導班子卻勝券在握。
首先,拜登認為,基建是可以統(tǒng)合兩黨的議題。他列舉了共和黨總統(tǒng)林肯、艾森豪威爾,以及民主黨總統(tǒng)羅斯福大興基建的歷史,“我不認為共和黨人會樂見美國基建屈居全球第13名?!?/span>
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黨議員Julia Letlow就很喜歡“村村通網(wǎng)”的計劃,她說:“只要能讓我的鄉(xiāng)村選區(qū)獲得寬帶網(wǎng)絡,不管提案啥樣,我都雙手贊成?!?/span>
其次,這個提案避開了很多明顯的大坑,尤其是在稅收方面。
首先是打了個時間差。美國不是說加稅就加稅,而是老早就釋放了加稅信號。
西方世界的“收入平等化”潮流已經醞釀多年,稅制改革已在多國上演;而拜登兩年前開始競選時的政綱也一直在給企業(yè)瘋狂暗示,增稅時代即將到來。
由于信號及早發(fā)出,它們自己爭取到了一些緩沖和調整的時間,不至于毫無防備地撞上突如其來的稅。去年,美國許多科技巨頭已經從加州硅谷搬到德州,用更低的州政府稅抵消未來更高的聯(lián)邦稅。
而個人所得40萬美元的加稅門檻,也讓拜登避開了絕大部分美國民眾的怨氣。
因為這個門檻,實在是太高了。據(jù)美國人口普查局,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家庭數(shù)量少得可憐。在2018年,美國前5%的家庭收入最低為24萬,均值才達到41萬。
換句話說,至少有95%的美國人不需要考慮個人稅務的增加。那他們同不同意拜登“劫富濟貧”?我看大部分會拍手叫好。
再次,共和黨的反對,似乎掀不起什么波瀾。
從一個月前那1.9萬億的紓困法案中我們也能看出,拜登已經在當前的政黨政治里已經玩的很溜了,他好似坐上了一趟滾滾向前,無人可擋的火車。
《經濟學人》指出,即使有些共和黨人可能不愿接受如此“浪費”的支出,他們的意見也微不足道——參議院的民主黨人正再次準備采用程序手段,讓他們在沒有任何反對派投票的情況下通過立法。這種程序手段,叫“黨線路投票(party-line vote)”。
總而言之,只要民主黨內部能保持一致,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拜登的野心。
同樣是危機后的大修大建,讓人不得不聯(lián)想到1933-40年的羅斯福新政。
但仔細研究一下,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。我們做了下面這張表:
從絕對數(shù)量上來看,“拜登大基建”發(fā)了太多太多的錢。
有學者測算,羅斯福新政在當時的8年間共支出417億美元,以購買力平價折算到現(xiàn)在(2021年),約等于8005億。
奧巴馬復蘇法案(ARRA)則約支出了6530億美元,折算為9013億。
相隔70年,奧巴馬和羅斯福的支出規(guī)模倒有一拼;但他們和2021年的拜登相比,差了一個數(shù)量級。
顫抖吧,地球人!
然而,還是有許多左派人士說拜登4萬億目標仍然太小——這種指責不完全是刻薄,他們真的有些道理:
若將當時美國的經濟體量考慮在內,拜登的氣魄則輸了羅斯福一半。羅斯?;ǖ腻X,相當于1932年美國GDP的69%;而拜登只花了2020年GDP的19%。
4萬億的實際長期效果,確實需要時間來檢驗。但拜建國同志宏偉目標的實現(xiàn),確實面臨許多挑戰(zhàn)。
最大的問題就是,美國搞基建,成本太高了。
比如,在過去十年,紐約的地鐵造價約為13~16億美元/公里;同一時間,巴黎地鐵造價約為2.5億美元/公里,而北京地鐵16號線造價是12億人民幣/公里,或1.8億美元/公里;中國其他城市,還能更便宜。
還有一些人指出,美國的資金審批制度讓大基建的規(guī)劃建設周期拉得很長,不能短時間“集中力量干大事”,夜長夢多容易出亂子。
拜登不是不知道這些質疑:“我的批評者會說,花這么多錢干啥?我們能得到什么好處?”
但是,面對人們的議論紛紛,拜登勸他們不要居高臨下:“很多年前,當美國決定探索外太空時,這些人就問過同樣的問題?!?/span>
那些質疑的人沒想到的是,有了太空探索,“就產生了可以幫助我們駕駛汽車和駕駛飛機的技術……至少催生了2,000種產品和服務。GPS幫助我們找到了彼此,使我們可以隔著山和大洋彼此交談、唱生日歌、看嬰兒邁出第一步、互相安慰。
“想一想,這對您和您的親人意味著什么。我們只需要再次暢想未來(We just have to imagine again.)?!?/span>
多年后,我們或許會這樣看待這4萬億:它可能不如羅斯福新政那樣氣勢磅礴,但它確實滿足了這個特殊時代美國的某種需要。
它叫做希望。